《农民问题丛刊》 | 云鉴馆藏-中国文明网

《农民问题丛刊》 | 云鉴馆藏

发表时间:2024-12-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云鉴馆藏”专栏邀您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主题场馆,一起“云鉴”红色馆藏,汲取奋进力量。今天为您介绍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农民问题丛刊》。

  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农民问题丛刊》于1926年9月编印,该刊由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所长毛泽东担任主编。内容包括有关政策、策略、论著、教材和师生调查研究成果等。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农讲所在广州正式开办。同年7月至1926年9月,农讲所在共产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相继主持下,共举办六届,培养了约八百名农民运动骨干。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在担任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期间,亲自给学员授课,且十分重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学员研究中国革命和农民问题,并带领学员开展农村调查实习。毛泽东把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农运的重要文献、农讲所教员对农民问题的专题研究以及学员的调查材料等汇集起来加以审订和修改,编成《农民问题丛刊》出版。毛泽东为丛刊撰写序言《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阐述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丛刊原计划出版52种,实际出版《孙中山先生对农民之训词》《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湖南农民运动目前的策略》等24种。丛刊的出版发行,改变了以往研究农民问题资料匮乏的状况,为农讲所学员以及全国各地的农运干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学习材料,在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介绍农运经验和传播知识信息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广东乃至全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1994年4月,《农民问题丛刊》(一套)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