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旅游回歸旅游自身
發(fā)表時間:2014-04-30   來源:解放日報

  黃金周本是旅游節(jié),但為何總成旅游劫?擁擠、嘈雜、涂鴉、垃圾圍山……種種不文明的出行方式,幾乎成了中國式旅游的代言人。追溯傳統(tǒng),中國人也曾經擁有過愜意的出游方式,何不回歸“天人合一”的自然內涵,重塑中國式旅游的精神之根?

  中古以前,中國人的出游,基本上屬于社交活動的一種。《詩經》中就描述了青年男女在出游中談戀愛的場景?!墩撜Z》中,孔子與弟子們的對話,也表達了先人們對出游的一種理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蓖泶簳r節(jié),穿著春裝,去野外游泳、舞蹈,唱著歌兒回來。簡單、從容,包含著人與自然高度統(tǒng)一和諧的精神價值。放在今天,大概很少有人能認為這是一次旅游吧?

  對旅游的定義,已經要么飛機、高鐵,要么自駕、游輪??墒枪糯闹袊娙耸沁@么說的:“何必天涯訪名山,分明春光盡眼底?!苯袢沼慰蜖幎玫拿矫麆?,其實只是古人隨性而游的去處。李白寫詩“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他說的名山就是天姥山。李白與天姥山,誰成就了誰?只能說是相得益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寄情山水的真義,是割斷與俗事的聯(lián)系,把自己融入山水,從而取得身心的和諧,這是中國人旅游的文化根源,也與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渴望放松休閑的旅游心理相契合。但是,當我們忘記旅游的原本初衷,把山水變成背景,加入“到此一游”的個人記錄,就失去了在風景中釋放自我的本意。

  先賢的出游,除了出世的精神追求,往往還有入世的治學精神。司馬遷、酈道元、玄奘、徐霞客……用壯麗人生注釋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將旅游視為一種創(chuàng)作和審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在中國畫中,畫家們往往在把自己畫在山水中,以漁翁、隱士等形象出現(xiàn)。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人把旅游看成旅游者的人格寫照,這與西方旅游文化重在參與、征服自然的特點相映成趣。正因為自然與旅游者的精神高度統(tǒng)一,中國人傳統(tǒng)的旅游也是樸素和環(huán)保的,出行基本靠腳,食宿多數(shù)自備。“竹杖芒鞋輕似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就寫出了一個古代驢友的素描。

  到了今天,旅游產業(yè)已成為支柱,交通工具四通八達,但是人們從旅游中得到的幸福感似乎越來越淡薄,我們發(fā)現(xiàn)自然美的能力越來越差,似乎不到那些知名景點,就沒有自信完成了一次旅游。當我們比較一下古今人們對風景的寫真,會不會發(fā)現(xiàn):山水里的人很小,卻很快樂;照片里的人很大,但他快樂嗎?(彭原)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梁海燕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909897&encoding=UTF-8&data=AB0kiQAAAAcAAE5cAAAAAQAb6K6p5peF5ri45Zue5b2S5peF5ri46Ieq6LqrAAAAAAAAAAAAAAAuMCwCFAZDM6TQtcmIR14bCBRlPeO6o1geAhRImR7vbTgIYSXsCUdhZN3xD7gPZ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909897&encoding=UTF-8&data=AB0kiQAAAAcAAE5cAAAAAQAb6K6p5peF5ri45Zue5b2S5peF5ri46Ieq6LqrAAAAAAAAAAAAAAAuMCwCFDMpLrl_ZBb4xZJOjnRbJ9K9Z_amAhQyRODJ2UaexpuCpKIHXrt3BfVPX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