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講座有人睡倒誰之過
發(fā)表時間:2014-09-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9月16日下午,92歲高齡的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主吳良鏞一手拄著拐杖,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一步步緩緩走上人民大會堂報告臺,堅持站著35分鐘作完了以《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為題的報告,但放眼臺下,大批后排學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中青在線9月16日)

  在講座上“睡倒”的學生并非多數,但報道被多家媒體轉載,并引發(fā)爭議。有的微博在轉發(fā)時評論說,“其實不論是否自愿,即便內容枯燥,傳達出來的希冀卻是真切的吧?起碼要做到對場合的尊重,對知識人才的尊重。年輕一代應該反思:不修身,何以修學業(yè)?”

  此情此景,的確讓人不是個滋味。何況吳院士已是92歲高齡,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新入學的研究生們總該有起碼的尊重吧?而且報告的時間只有短短的35分鐘。因此,研究生們的這一睡,不但引發(fā)了“不修身,何以修學業(yè)”的質疑,也讓主辦方面子上有點掛不住。

  能邀請到吳良鏞院士這樣學問、學風俱佳的科學家,宣講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確實非常難得。但根據一些報告會的舉辦慣例,不管報告內容聽眾是否感興趣,確保報告會的上座率,幾乎成了報告會首要完成的任務。因此,發(fā)票、組織聽眾、考勤等,就成了報告會的一項重大工作。很多時候,決定一場報告會舉辦的效果,不是報告會內容本身有多精彩,而是上座率是多少,至于這些被組織來的觀眾,是否出于自愿,是否對報告內容感興趣,就不是主辦方的關注重點了。

  按說,以吳良鏞院士在學界的影響力,他出來作報告,應該會有很多各界人士自發(fā)前往聽講的。如果面向社會發(fā)布其報告會消息,在高校云集的北京,恐怕會一票難求。筆者所在的城市南京有個已經舉辦了10年的“市民學堂”,每次邀請專家學者作報告,能容納1200多人的會場都擠滿了前來聽講的市民。遇上名氣稍微有點大的專家學者,會場的走廊甚至講臺上,都坐滿了市民。如果吳良鏞院士能在“市民學堂”上作報告,現場會有多火爆,筆者能夠想象出一二來。是“市民學堂”的報告場場精彩?還是主辦方組織有方?或者是南京市民比北京的研究生更“修身”?

  南京“市民學堂”和其他的一些報告會之所以受歡迎,是前往聽講的市民對于報告會有選擇權,他們前去聽講,固然是沖著專家學者的身份而去,但更多的是沖著自己感興趣的報告內容而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主動選擇聽報告的人來說,因興趣而選擇用時間換聽報告,尊重自己選擇的同時,自然會尊重場合、尊重作報告的專家學者。相反,被動聽報告的話,他們的意愿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也就不太可能配合主辦方尊重會場、尊重作報告的嘉賓。

  因此,對邀請院士作報告這樣的事,主辦方切勿僅僅一片好心,不能單純追求現場觀眾座無虛席的效果。一場報告會的效果應該體現在報告人和觀眾雙方的心靈交流上,體現在雙方的互動和共鳴上。如此,哪怕會場只有寥寥數人,只要能讓他們獲益,這樣的報告會也是善莫大焉。(宋廣玉)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項麗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83062&encoding=UTF-8&data=ACFPlgAAAAcAAE5cAAAAAQAh6Zmi5aOr6K6y5bqn5pyJ5Lq6552h5YCS6LCB5LmL6L-HAAAAAAAAAAAAAAAvMC0CFQCKEakFCaHEj9Lw48i9DHHOsGpbXAIUM1HGUawo6OR1bJwTRdgnDYpJw84.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83062&encoding=UTF-8&data=ACFPlgAAAAcAAE5cAAAAAQAh6Zmi5aOr6K6y5bqn5pyJ5Lq6552h5YCS6LCB5LmL6L-HAAAAAAAAAAAAAAAuMCwCFCgWeUJT7PSjtGug2-VGeuw0AtCBAhQp_av-81QqvzDpd1b7tlVn-ZKmJ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