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豈能靠忽悠
發(fā)表時間:2015-01-12   來源:人民日報

  采訪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獎團隊的領軍人張堯學院士,最深的印象是他的低調和質樸。

  埋頭20余年,把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奠定的計算機體系結構大大拓展了一圈。用同行的話來說,“先于云計算,包含云計算”,這樣的貢獻,也算是不小了。但說到獲獎,他卻平靜得像喝茶。

  有人說,在科技圈里,張堯學跟剛剛故去的李小文院士都屬于“另類”名人。一個是“言冷心熱、仙風道骨”,一個是“激情似火,語出驚人”。但異曲同工,兩人都當得起那句媒體對李小文的點贊:“當眾聲喧嘩的網絡將‘布鞋院士’的盛譽簇擁向你,你卻獨盼這熱潮退卻,安靜地做一輩子風輕云淡的‘技術宅男’?!?/p>

  從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到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曾幾何時,“創(chuàng)新”成為“高光”詞匯,也由此成為一些人使勁往自己臉上貼的金子。

  應該說,這些年來,技術創(chuàng)新的確取得不少成就,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潛海,以及高速鐵路、高性能計算機……就連基礎研究方面也冒出來薛其坤團隊在量子反?;魻栃?、施一公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癥致病蛋白結構、張堯學團隊在網絡計算模式和理論研究、徐星團隊在鳥類起源研究方面等一系列喜人成果。但相對于每年上萬億元研究開發(fā)投入、超過360萬研發(fā)人員而言,這樣的進展并不能算效率很高。尤其應該警惕的是,一些忽悠式的“創(chuàng)新”,讓本應洗凈鉛華的科技界沾上了幾分浮躁、浮夸、浮華之氣。

  不管技術究竟實不實用,為了漂亮的數字,能申報專利就盡量申報專利,夠不上發(fā)表論文水平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表論文;明明是從國外“山寨”回來的成果,卻挖空心思披上“原創(chuàng)”的外衣,只要沒人打假,就堂而皇之招搖過市;欺上瞞下,巧舌如簧,在領導面前吹創(chuàng)新,在同行面前“講政治”,真才實學沒多少,爭起經費來卻過關斬將、“無往而不勝”……雖然近年來管理部門在科研評估和績效審計上付出了不小的努力,但功利心、江湖氣已經滲入科學殿堂,要清除其負面影響,也需要像反“四風”一樣下大決心、花大氣力了。

  從制度上反浮躁、防忽悠固然重要,但樹立正確的創(chuàng)新倫理,更需在教育上打牢思想的基石。作為大學校長和曾經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反復向學生強調,分數和文憑不是惟一,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yǎng)才是大學四年最重要的事。正確的價值判斷是做學問的準則,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是上大學的目標,把價值、知識和能力融會貫通,有本事這樣引導學生的大學才是一流大學,有能力這樣培養(yǎng)人才的國家才是創(chuàng)新型國家。

  多年以前,一位從事技術產業(yè)化的大學副校長就曾經這樣感慨:做市場和做學問真的不一樣,過去我有十分把握的也只說有七八分把握,現(xiàn)在要開拓市場,只有七八分把握的我也得說有十分把握。市場和社會對科學研究的異化力量,就這樣時時刻刻頑固地存在著。過于迂腐固然不可取,但要真想在創(chuàng)新上蹚出一條令人信服、令人尊重的路子來,恐怕還真是不能太過“靈光”和“機巧”。(周立耘)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陶 恒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95268&encoding=UTF-8&data=ACSMhAAAAAcAAE5cAAAAAQAV5Yib5paw5bKC6IO96Z2g5b-95oKgAAAAAAAAAAAAAAAuMCwCFESomJY774wCmGTzA8t4ikDlZ-asAhR_BjHycL-Y9HTns8fh6pHYVj9Kr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395268&encoding=UTF-8&data=ACSMhAAAAAcAAE5cAAAAAQAV5Yib5paw5bKC6IO96Z2g5b-95oKgAAAAAAAAAAAAAAAuMCwCFAsdrnyACZ69j7Ui6HYgbq8HXhjEAhQoLQ3Hv26ftpIXy-9kGT00SioMNQ..&siteid=7